挑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常识

伊朗国家博物馆,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读经典看世界   时间:2024-03-14 16:46:23 

伊朗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Iran)位于德黑兰市中心,博物馆的外形模仿了萨珊王朝首都迪斯福里王宫的建筑风格,入口处的拱形大门和深红色砖也属于典型的萨珊建筑风格。

整个博物馆由东楼和南楼两座单体建筑组成:南楼是建于1937年的古伊朗博物馆;东楼为伊斯兰时期博物馆,建于1996年,两座展馆的总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堪称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博物馆。

自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人们使用的石器、象牙、青铜器和陶器,至古波斯王朝的石雕造像、浮雕、楔形文字,馆里收藏了包括史前、公元初以及伊斯兰时期和伊斯兰后期的文物三十万件,最远的可追溯到3.5万年前。

每一件文物,都在述说着一个故事,都是波斯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

青铜时代中期的银质六层高脚杯

铁器时代的金碗(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古伊朗博物馆的展厅分布在第一层和第二层楼上;一层展示了阿契美尼德时期和萨珊时期的出土文物,二层展出的是其它时期的文物。

汉谟拉比法典

走进一楼展馆,迎面看见的是一块黑色的大石碑,这就是著名的“汉谟拉比碑” 。

汉谟拉比碑是埃兰时期的文物,碑上撰刻着的楔形文字,记载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虽然"伊朗"这个词是"雅利安人"的波斯语发音, 意思是"高贵的民族";但最早居住在伊朗的土著居民,并不是雅利安人, 而是埃兰人。

4800年前,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建立了一个国家,这就是埃兰国。

埃兰古国本属于两河文明,但当年的这个国家,就在现在伊朗的领土上, 伊朗便有了5000年的历史。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这部《汉谟拉比法典》,因为当时还没有纸和笔,法典被刻在了黑色玄武岩上。

古巴比伦,是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但是,当年的埃兰人征服了古巴比伦, 把这块宝贝石头运到了伊朗境内, 它便成了伊朗文物。

但我乍一看到这块石碑时,感到特别惊讶,因为2012年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也见到过一块一模一样的碑雕。

经过当地学者的解释,才知道保存在伊朗的这一块,居然是一块赝品。

80年前,法国著名考古学家迪姆尔冈在伊朗的胡泽斯坦发现了这块有着特别意义的石碑,但由于当时有关负责人的失误,这块石碑被迪姆尔冈从伊朗运到了法国,保存在了卢浮宫里。

对于这块高215厘米,宽283厘米的黑色石头,我曾多次在在课堂上和学生提及,不仅仅因为它使用了楔形文字,也因为它是人类史上有记载的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王国对世界文明和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文字,是文明的基石,是人类的记忆。

大流士一世埃兰语楔形文字石刻

5000多年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他们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两岸挖取黏土,制成大小不一的柔软泥块;他们采伐河岸上茂密的芦苇,取其茎秆制成芦苇尖笔;他们用笔或木棒在泥块上划压出符号,然后放置在阳光下暴晒,或者用炉火烘烤成能够保存很长时间的硬泥板文书,这大概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了。

在记录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中,楔形文字立下了汗马功劳;波斯第一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前550年-前330年)的人们,也非常喜欢用埃兰语和古波斯语在泥板上记录自己的生活。

楔形文字碑

3000年后的公元前100年,楔形文字被字母文字取代;到了公元二世纪,这种文字就完全绝迹了。

1616年,一群意大利人来到古波斯(今伊朗)。他们在游览古迹时,看到崖壁上雕刻着一些像“麻雀的脚印”一样的奇怪而有趣的图案,一位叫彼得·德拉瓦勒的有心人,觉得这些图案非同小可,便将它们抄录下来,带回了欧洲。

经过仔细琢磨,他认定这些木楔形状的文字是古波斯的铭文,并称之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

后来,越来越多的古碑刻和铭文被带到欧洲,很多欧洲学者试图解开这种文字的秘密,但这显然是一个步履维艰的历程!

直到十九世纪初,英国有一位叫罗利生的青年军官被派往波斯。他在离他的住地不远处的大石崖上,发现了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

贝希斯敦铭文

公元前522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为了给自己歌功颂德,他让人用埃兰文、波斯文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三种文字把其战绩刻在了悬崖上。

高达四百五十米的崖壁上,宽二十米、高四米的铭文赞颂了大流士一年十九战,生俘九王的赫赫战功。

为了抄录这些文字,罗利生不得不攀上崖顶,把记录本塞入岩石缝隙中,一手攀住岩石,一手执笔,这样用了好些天才完成。

破译工作非常艰难,但三种不同的文字刻着同样的内容,还是给破译工作带来了契机。

经过足足三年的呕心沥血,罗利生在1846年破译了碑文的波斯语部分。他终于读懂了这些“麻雀脚印”,全世界为之轰动!

楔形文字的破译,就像穿越了一条时空的隧道,让人们窥探到了古波斯帝国的秘密,这着实叫人兴奋!

现在,伊朗人把楔形文字这种神秘的符号制成挂件或者工艺品,甚至作为文身刻在身上,以此来表达对这远古文明的源头的感激和怀念。

展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物,大多来自古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前550年—前330)。

公元前1176年,巴比伦被埃兰国攻陷;公元前639年,埃兰国又被亚述人所灭。

波斯人与米底人有共同的祖先——古希腊人的亲族雅利安人。公元前2000年后期,雅利安人从中亚北部草原移居到伊朗高原。米底人在伊朗西北,波斯人则分布于伊朗东南部。

公元前6世纪初,米底部落征服了伊朗东南部的波斯部落,灭亚述帝国,建立米帝国,并将其疆域扩至现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东部、现伊朗西部、东部和西南部。

后来,米帝国的末代君主阿斯提阿格斯把自己的女儿下嫁给波斯贵族阿契美尼德家族的冈比西斯一世,不久生下居鲁士。

公元前550年左右,波斯首位皇帝居鲁士二世经过一系列征战,打败了米底,吕底亚和巴比伦三个帝国,统一了大部分的古中东地区,创建了从爱琴海到印度河,从印度河到地中海,从尼罗河到高加索的古波斯帝国,成为“世界之王,伟大的王”,他因此也成为了“伊朗国父”。

居鲁士属于波斯人的阿契美尼德家族,因此他所创立的帝国也被称为阿契美尼德王朝。

来自波斯波利斯王宫的石兽雕

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在波斯东北部和游牧民族作战时阵亡,他的儿子冈比西继承了他的王位,并在在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扩大了帝国的版图。

冈比西死后,一个名叫大流士的贵族的儿子成了波斯王,称为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做了国王以后,征服了附近的许多国家和部落,波斯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黑海、爱琴海、地中海、里海、咸海、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波浪,整日拍打着波斯帝国的海岸。

来自波斯波利斯王宫的铜狮子

大流士把苏萨、爱克巴坦那、巴比伦、帕赛波里斯四个城市作为首都,一年四季轮换着在这4个地方发号施令。

这时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领土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国家的多民族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领土最为广阔的国家,自然也是波斯的“第一帝国”。

在这个全盛时期,波斯帝国的艺术也达到了顶峰,金属工艺、砖石建筑工艺、石刻都处于巅峰状态。

有一座精美的石雕浮像,是一堵完整的墙,它从设拉子的波斯波利斯出土并运送过来,作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来自波斯波利斯的宫殿浮雕像墙

浮雕描绘的是2500年前,大流士一士接见外国朝觐使臣时的情景:大流士坐在宝座上,手中持有莲花和权杖,这是王权的象征;背后站着他的儿子——王位继承者薛西斯一世 ,手中同样持有莲花;薛西斯一世背后也有两位神灵。

在大流士的面前,站着一位军队军官,颔首俯腰,貌似在鞠躬;军官背后一位手持大流士印章(一说花),另一位是神灵。

波斯波利斯曾经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行宫,用于接待外国使节和万国的朝拜;采用了亚述和巴比伦的建筑风格,气势恢宏无比。

牛首柱头也来自波斯波利斯,是古波斯王宫唯一保存完整的柱头。它不过是柱子顶端的一小部分,而它底下的柱身,不知要比博物馆高出多少!宫殿里的36根柱头,散落在全世界的各大博物馆内。

古波斯王宫的公牛头形装饰柱头

公元前492年的希波战争后,波斯帝国逐渐由鼎盛走向衰落。

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向东入侵,征服了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终结,马其顿帝国接管了这个横跨亚非欧的领土。

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毁掉了雄伟壮观的波斯波利斯,宫殿里的金银财宝被洗劫一空, 宫殿成为一片废墟,在地下被埋藏了两千多年。二十世纪,波斯波利斯被考古学家们挖出来的时候,尽管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但它依然震惊了全世界!

缺损头部的大流士雕像

亚历山大死后不久,马其顿帝国被分裂和解体,古波斯进入塞琉古王朝。但塞琉古王朝很快就被帕尔尼部落消灭,并建立了安息王朝。

安息帝国,也叫阿萨息斯王朝或帕提亚帝国,就是世人熟知的“波斯第二帝国”。

帕提亚时代将军的青铜面部雕像

在二层展厅,有一座名为“帕提亚武士”的雕像,武士全身盔甲,如鱼鳞遮身,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

相关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挑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