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第一媒人 时间:2024-03-17 18:47:39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高寒干燥大陆性气候区;全州总面积30.07万平方千米,共辖3个县级市,3个县;2017年常住人口51.52万人。
元代,辖境州西北地区为甘肃行省沙州路辖区,其余大部为宣政院所属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区。元顺帝时,设曲先答林元帅府,封卜烟帖木儿为宁王,镇守今柴达木西部地区。
明初,辖境为安定、阿瑞、曲先、罕东四卫地,由西宁卫兼管。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左右,东蒙古诸部开始进入青海,攻破塞外四卫,至此,成为东蒙古诸部统治地区。崇祯十年(1637年),居住在今新疆卫拉特蒙古(即西蒙古)和硕特部,在其首领顾实汗的率领下进入青海,统辖辖境地区。
清雍正三年(1725年),清庭编定青海蒙古左右两翼盟29旗,辖境州境划定9个蒙古旗,统归“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管辖。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班禅商上喇嘛移住巴彦托辉、岳霍洛依(即今都兰县香日德一带),为班禅香家旗。咸丰八年(1858年),藏族汪什代海部落迁入今天峻县境内驻牧,当地的蒙古北前旗北迁祁连。至光绪年间(1875-1908年)藏族沟里、日安两个百户部落迁入今都兰县境内落居。
民国元年(1912年)7月,青海办事大臣改为青海办事长官,辖境地区属之。次年增设蒙番宣慰使,管理蒙藏事务。民国四年(1915年),改由甘边宁海镇守使兼管。民国六年(1917年),归都兰理事辖,上隶甘边宁海镇守使。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都兰理事为都兰县,辖境州全境,上隶青海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今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设立青海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称青海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都兰县属其管辖。此间,从民国二十四年至民国三十年(1935-1941年),生活在新疆的部分哈萨克族先后迁入辖境州境内落居。
1949年9月,青海解放。同年11月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驻地察汗乌苏),辖境州全境,直隶青海省。1952年9月26日,撤销都兰县,设立县级“都兰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1954年1月25日,改建为专区级“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驻察汗乌苏)。1955年12月12日,更名为“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
为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1955年7月30日,在格尔木设立了“柴达木工作委员会”,作为青海省人委派出机构,处理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的日常工作。1956年2月,更名为“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同年3月驻地迁至大柴旦。1957年4月,撤销“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改设“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1958年1月,更名为“柴达木行政委员会”。1959年1月,海西州人委由察汗乌苏迁驻大柴旦与“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合署办公。1963年8月26日,撤销“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全政区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1966年4月,州府迁驻德令哈。1984年5月,全州的哈萨克族群众自愿要求,全部迁返新疆。1985年5月21日,定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988年4月19日,设立县级德令哈市,以德令哈镇和乌兰县的怀他头拉、戈壁、郭里木、宗务隆、畜集五个乡为德令哈市的行政区域。2018年2月22日,撤销茫崖行政委员会和冷湖行政委员会,设立县级茫崖市。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辖3个县级市、3个县,分别是德令哈市、格尔木市、茫崖市、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另有派出机构大柴旦行政委员会,管辖自治州直辖的柴旦镇、锡铁山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德令哈市乌兰东路16号。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青藏高原的衢地,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处于青甘新藏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也曾是通往西域的古“丝绸之路”辅道。境内兰西拉光缆、青新光缆、青藏750千伏交直流联网线路贯穿全境,格尔木-拉萨成品油输油管线和涩宁兰输气管线分布境内,青藏铁路和国道109、315线横贯全境,并与国道215线、西部大通道及省、州道纵横贯通,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支撑点和祖国西部腹地的交通枢纽。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挑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