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常识

山西省河津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快来看看吧

来源:大坎历史   时间:2025-02-19 01:08:03 

河津古称龙门,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运城市的西北角,汾河和黄河汇流的三角地带,东迎汾水与稷山县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相望,南有台地与万荣县毗连,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乡宁县接壤。河津历史悠久。“大禹治水”“鲤鱼跳龙门”等传说发生在这里。河津人文富集。史圣司马迁、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唐朝大将薛仁贵等皆出自河津。河津资源丰富。河津区位优越,素有“秦晋咽喉、西北门户”之称。河津产业雄厚,是国家新型工业化铝产业示范基地和全省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六个千万吨级焦化产业基地之一。

历史沿革

西周时,域内有冀国,故址在今县城西北7.5公里处,春秋时灭于晋。另有耿国,故址在今县东南12公里处的山王村,晋献公十六年(前661)灭耿,赐予大夫赵夙。

战国为魏皮氏邑。

秦始置县,名皮氏,属河东郡。

西汉属河东郡。新朝天凤元年(14),改皮氏为延平县。

东汉复名皮氏,仍属河东郡。

三国时邑属魏河东郡。正始八年(247)改属平阳郡。十六国时,邑先后属赵、前秦、后秦。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皮氏为龙门县,属东雍州正平郡。太和十一年(487)为高梁郡治,辖高梁、龙门二县。

东魏孝静帝天庆元年(534)为龙门郡治,领西太平、汾阴二县。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时,邑汾水北属西魏、北齐;汾水南属西魏、北周。

隋开皇三年(583),龙门郡废,邑属绛州,十六年(596)改属蒲州。大业初属河东郡。

唐武德元年(618)属泰州。二年为泰州治。五年,析置万春县(治在今张吴乡附近)。贞观十七年(643)州废,并万春入龙门,属绛州。元和初改属河中府。

宋宣和二年(1120),改龙门县为河津县,因境内有黄河渡口而得名。

金初属河中府。贞祐三年(1215)改属荣州。

元初荣州废,邑属河中府。

明属蒲州。

清雍正二年(1724)改属绛州。

中华民国(以下简称民国)属河东道。

民国三十六年(1947)4月,河津解放。当年8月,县境内汾河以北地区仍名河津,属吕梁分区;汾河以南地区与稷山汾南成立稷河县。次年8月,汾南地区复入河津。

民国三十八年(1949)3月,县属陕甘宁边区新绛专署,9月复归山西省,属运城专署。

1954年,运城与临汾两专署合并为晋南专署,县随。

1958年12月,县并入稷山。1961年12月,县从稷山分出,恢复建置。

1970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县属运城行政公署。1994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河津撤县设市。属运城地区。2000年10月31日,运城撤地设市,河津属之。

行政区划

明末,全县分为四乡,东名仆射,西称太史,南为平原,北曰沃壤,共辖34里、99村。

清代并为17里,辖村、镇、庄、堡166个。

民国八年(1919),全县分三个行政区,一区辖河槽一带54村,二区辖南坡54村,三区辖北坡68村。

民国三十二年(1943),全县共有编村32个,每个编村有主村一个,附村不等。次年,主村改称治村,附村改称居村。当年第一区12个编村63个自然村,第二区11个编村55个自然村,第三区9个编村69个自然村。

民国三十六年(1947)4月河津解放,取消编村,改称行政村。全县仍为三个区,第一区治在城关,第二区治在北阳,第三区治在樊村。当年8月,原第二区划归稷河县,乡宁县西坡区划归河津县,仍为三个区:第一区住城关,第二区住南方平,第三区住西坡。次年8月稷河县废,原河津汾南部分仍归河津,西坡行政区亦归乡宁,全县分五个区:第一区治城关、第二区治黄村、第三区治樊村、第四区治通化、第五区治里望。

1953年划乡,全县共分何家庄、清涧、峻岭、窑头、吴家关、连伯、太阳、辛兴、义唐、南里、西王、米家湾、黄村、南午芹、张吴、北王、僧楼、方平、樊村、光德、芦庄、固镇、刘家院、魏家院、通化、南张、毋庄、小梁、辛庄、刘村、东梁、东卫、远停、上井、孝原、六毋、平原、北阳、北原、山王、庄头41个乡及一个城关镇。

1956年,全县合并为17个乡,即里望、六毋、通化、小梁、山王、黄村、太阳、清涧、义唐、北王、光德、僧楼、樊村、南午芹、刘家院、远停、辛兴。

1958年政社合一,全县成立4个人民公社,分别称卫星、火箭、红旗、龙门。是年,县与稷山合。次年,从稷山析出原属河津的南张、集贤、阎村、东远停、西远停、南远停、徐家崖、范村、范家老庄、降坪、西卫、南卫、南埝13个村划归万荣。

1961年,河津恢复建置,全县分城关、太阳、禹门、樊村、僧楼、张吴、赵家庄、黄村、柴家、小梁、通化、里望12个公社。

1971年10月,通化公社所属通化、西陈、东陈、南陈、东孝原、西孝原、高望、六毋、东畅、西畅、东毋庄、西毋庄、东卫、张家院14个村,里望公社所属里望、东平原、上井、和井、乔薛、乔薛堡、上牛、北阳堡、北阳、南阳、毋村堡、上阳、西张、长乐、平原15个自然村划给万荣;原属乡宁县的下化公社划入,全县为11个公社,139个大队。

1983年10月1日,太阳公社更名为阳村公社;禹门公社更名为清涧公社。

1984年4月,改人民公社为乡(镇),改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所辖区划未变。年底全县有11个乡镇,其中3个镇8个乡。148个村民委员会,225个自然村庄。总户数为53385户,总人口为248661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5289人。

1985年,全县分为8个镇,8个乡,148个村民委员会,257个自然村。

2000年全市面积593平方公里,人口358499人(1999年底统计数)。共设11个乡镇,148个行政村。

2001年3月,城关镇、黄村乡合并为城区街道。清涧镇改为清涧街道。张吴乡并入僧楼乡。

2002年4月,僧楼乡改为僧楼镇。

2019年,柴家乡改为柴家镇。

2021年4月,撤销赵家庄乡,设立赵家庄街道。撤销阳村乡,设立阳村街道。

2022年河津市下辖4个街道、3个镇、2个乡:城区街道、清涧街道、赵家庄街道、阳村街道、樊村镇、僧楼镇、柴家镇、下化乡、小梁乡,市政府驻城区街道。共18个社区(新耿区10个:文苑、汾雁、翠岭、虎岗、莲池、府东、府西、紫北、麟岛、新兴;龙门区8个:朝阳、花苑、津辉、翠溪、祥和、华毓、叠翠、朝霞)、12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92561人。

相关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挑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