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关耳语文 时间:2024-07-08 12:45:15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一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依此可以把议论文的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是什么”一般出现在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为什么”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充分运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怎么样”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所以,要学好议论文,必须先弄清楚它的论证思路,做到条清缕析。
常见题型:
①“作者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或“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②简要分析文章某段或某几段的论证过程。
答题技巧:
1.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域(某段或全文);
2.明确某段或全文内容中提及的论点是什么;
3.提取揭示论证方法、揭示主旨的关键词,划分某段(或全文)层次并概括段落内容,分析掌握结构类型;
4.针对所划分层次,分析论点、论据等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再说明论证过程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5.整合语言,表述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时,须在分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表逻辑达关系的词语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或者”一方面”“另一方面”等,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答题模板:
①首先提出……这一论点/引出……论题;
②然后使用……论据(典故、传说、寓言或引用名言),再对论据…进行了……分析;
③接着从……角度/运用……论证方法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根据实际可省略此步)
④最后得出……的结论/强调……的中心论点/发出……号召/提出……的希望。
例如:
1.梳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决问题”思路来行文。
首先,提出“中国学生要用格物致知的态度了解自然科学”的观点;
然后,从“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进行论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王阳明的例子)②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③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以“我”举例。
最后,归纳总结“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2.简析《山水画的意境》第六段的论证思路。
第六段举了齐白石画虾的例子,论证了意境的产生依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的深度有关。
无论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大抵的答题模式可总结为以下几种类型,当然,要活学活用,理解答题,切不可死搬硬套。
(1)首先提出……观点,然后运用……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2)首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几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归纳总结:……
(3)先论述……再论述……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最后归纳总结:……
(4)先提出……的错误观点,进行批驳,再树立正确的观点,用……的方法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挑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