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怎么死的?为何孤零零地死在车站

来源:大湖文摘   时间:2024-01-01 06:11:48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杰作闻名于世的大文豪。然而,令人想象不到的是在82岁高龄时,竟以出走的方式于1910年10月的一个风雪之夜,独自从家中出走。11天后,托尔斯泰患了肝炎,孤零零地死在一个车站上。但他临终的请求,出人意料的是:不要让我的妻子到我面前来!一代大文豪就这样走了。对于托尔斯泰的死,对其夫人有两种观点,即指责与同情。

1828年9月9日,托尔斯泰出生于俄罗斯贵族家庭,1岁半丧母,10岁丧父,由姑姑抚养成人。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后转法律系。但他并不专心学业,而痴恋社交生活,同时喜爱道德哲学及卢梭的学说等,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他虽是贵族出身,却同情农民,兴办农民子弟学校,反对土地私有,鄙视贵族剥削生活。他一生践行托尔斯泰主义,甚至不惜一个人与整个腐朽沙皇政府和地主们战斗,想改变社会的不公。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成功,但他倡导的人性和博爱的力量在作品中取得了成功。

1862年托尔斯泰与18岁的索菲亚·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结婚,索菲亚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先后育有13个孩子。他和妻子的关系优劣至今存在争论,但大部分时光他们过得还是不错的。他妻子帮助他管理庄园,这使得托尔斯泰可以将全部时间用于文学作品的精雕细刻,在这里,托尔斯泰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之作。他每一部作品都要修改很多次,他妻子也进行重新抄写和保存文稿的工作。除了名誉、地位,托尔斯泰和他的夫人还拥着有丰厚的财产和可爱的孩子。在别人看来,世上再没有比他们更美满的婚姻了。但悲剧的发生,存在着指责和同情等观点。

指责的观点认为托尔斯泰夫人,追求虚荣奢侈、结交社会名流。她对丈夫的慷慨和善行也十分恼火,托尔斯泰要放弃他的一些版税,去实践托尔斯泰主义,完全生活在自己的精神和理想世界里。夫人却截然不同,她要把丈夫所写的著作都变成金钱,来维持既有的生活状态。家庭生活观点存在巨大差距,托尔斯泰奉行简朴清苦的生活,亲自种田、伐木、做鞋,与夫人习惯保持贵族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磕磕绊绊成为生活常态。

同情的观点认为在托尔斯泰一生中,他的夫人不仅为他操持家务,治理产业,让他能够专心创作和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同时,她还是托尔斯泰创作的帮手,例如《战争与和平》就抄过多次。但日常生活和已有的生存状态,不能过高地要求她,让她摆脱世俗偏见,让家庭和子女都去实践和生活在托尔斯泰的理想里。另外,托尔斯泰的出走与自己的世界观激变有关,早在1882年和1884年就曾一再想离家出走。这种意图在他80至90年代的创作中有颇多反映。

托尔斯泰夫妻不和造成的家庭悲剧是事实存在。二者在生活中的矛盾随处可见。如遇上经济利益时,一旦托尔斯泰严词反对,夫人便立即发狂咆哮,在地上打滚,甚至拿起鸦片威胁要自杀,或跑到井边作跳井状以威胁丈夫改变决定。托尔斯泰坚持决裂时,夫人又会奔上前紧抱丈夫双膝,求他再次朗读50年前在日记中赞美她美貌与爱情的语句。当他读到那些如今永远失去光辉的情语时,两人会禁不住痛哭流涕起来。这就是家庭生活。托尔斯泰与妻子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许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精神家园与现实生活总是存在差距的,作家的精神家园所承受的精神漂泊要比普通人沉重的多,也超现实的多。

我喜欢托尔斯泰的至理名言:“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写下这段话的托尔斯泰,在临终前对自己的儿子,是说这样说的:探索!永远探索!我爱真理,非常⋯⋯爱真理。托尔斯泰,一个伟大而令人敬仰的大文豪。

相关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挑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