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韩法律知识库 时间:2024-01-08 13:38:15
不论在何处,生意做得越大,随之而来的法律风险也会越多。有时竞争对手可能会利用“漏洞”,出其不意的摧毁生意的成功。尤其是在韩国,打着“战略合作”、“谅解协议”等旗号接近的人,必须要提高警惕。因为在现实中,不少巨头企业打着“MOU”趁机接近中小企业的经营机密和核心技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太小看谅解协议书(MOU)的效力了。
韩国大企业提出签MOU?
金辩律在韩国开一家合成金属厂。经过多年来的努力,金辩律开发出了一种即耐用又轻便的合成金属。该成果是通过他无数次的反复尝试,最终才掌握的独家技术,其中各材料的混合比例是该项技术的核心。有一天,韩国大企业派人主动与金辩律谈业务合作。但是在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之前,大企业方面先提出签署“谅解协议书(MOU)”。他们称,MOU是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可是金辩律不敢确定是不是真的。
MOU是什么东西?
分析要不要签MOU之前,首先要理解什么叫MOU。MOU是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的简称,翻译成“谅解协议书”。通常情况下,普遍认为MOU的约束力低于一般的合同,甚至没有任何约束力。这是因为MOU是在做某种交易或签订正式合同之前,双方当事人在准备过程中签订的“热身协议”。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确不会给MOU赋予太多的约束力。
韩国法律对MOU的看法
但是韩国法律并没有任何法律,规定了协议的名称使用“MOU”就一定不会有约束力。所以就算某个协议上的名称使用的是“MOU”(或谅解协议),内容和构成包含了实质性的约束内容时,该MOU也会具备法律约束力。因此想让MOU变成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不仅协议的名头要有MOU,内容上也要明确记载“该协议对协议当事人不存在法律约束力”才会成为真正的MOU。
谨防以MOU的方式接近的意图
所以,当对面拿出MOU协议的时候,不能理所当然的忽视该协议的内容。如果对方拿出来的MOU协议中包含了诸多具有约束力的规定,草率签约之后带来的风险可想而知。因此不仅要对MOU协议逐条确认的同时,务必要加上“本谅解协议书的内容不约束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在不存在归责事由的情况下,随时可以解除本MOU”等内容,去除某些正式合同的“伪装效果”。
心得总结:
在为企业的客户提供顾问服务时,发现很多情况下并不在乎MOU协议。因为在一般的常识中,MOU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因此在接到对方发来的MOU协议时,考虑到律师服务成本不愿意让律师进行评估。但要记住,韩国法律并没有法律规定MOU不具备法律约束力。所以在生意场上不想因MOU协议吃上大亏,建议认真看待MOU的效力。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挑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