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简介

曹植是哪个朝代的人?聪慧过人,他的七步诗,真的救了自己一条命吗?

来源:文史书生   时间:2024-07-23 10:00:41 

曹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诗人,曹操的次子,曹丕的弟弟,他的才华和文采曾经令曹操赞叹,也曾经让曹丕嫉妒,曹植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悲剧,他的诗歌也充满了情感和思想,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诗,就是他在七步之内应声而成的《七步诗》。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和诗才超群,也反映了他和曹丕之间的兄弟情仇,以及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愤慨,那么,曹植真的凭借这首诗救了自己一命吗?

一、创作背景:曹丕的陷害和曹植的危机

曹植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2个阶段,前期是他在曹操手下任职的时期,后期是他在曹丕即位后被贬为陈王的时期。

前期的曹植,主要是歌颂他的理想和抱负,表现出他的雄心壮志和政治抱负,后期的曹植,主要是表达他的悲愤和哀怨,反映出他的艰难处境和沉郁情绪,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就是曹操的死和曹丕的登基。

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他的权力和地位,成为魏国的第一任皇帝,曹丕之所以能够继承曹操的遗业,是因为他在曹操生前就已经表现出了他的能力和野心,也是因为他在曹操临终前就已经排除了他的竞争对手,包括他的弟弟曹植在内。

曹植虽然是曹操的次子,但是他的才华和文采却是曹操最欣赏的,曹操曾经想过立他为太子,但是因为曹植的性格不合曹操的心意,而且曹植也没有积极争夺太子之位,所以最终还是被曹丕所夺。

曹丕在夺得太子之位后,就开始对曹植进行打压和排挤,曹植也因此失去了曹操的宠爱和信任,陷入了孤立和危险的境地。

曹丕即位后,他对曹植的敌意并没有消减,反而更加深重。因此涌现出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一个版本是这样的:

他担心曹植的才华和声望会威胁到他的皇位,他也嫉妒曹植的文采和才情,他想要除掉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但是又不敢明目张胆地下手,因为曹植是曹操的儿子,也是他的弟弟,如果他杀了曹植,不仅会引起民愤和朝野的反对,也会触犯他的母亲卞太后的心意。

卞太后是曹植的生母,也是曹丕的后母,她对曹植十分疼爱,也对曹丕有所期望,她希望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共同维护魏室的基业。所以,曹丕想要杀曹植,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和机会,让曹植自取灭亡,或者让曹植失去民心和声望,从而为他的行动开脱罪责。

曹丕的机会很快就来了。有一天,曹丕在宫中看见两头牛在打架,他就想到了一个恶毒的计策,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以“兄弟”为题,但是诗中不能出现“兄弟”二字,如果作不成,就要处以极刑。

曹丕的用意是想让曹植在众目睽睽之下出丑,或者让曹植在诗中流露出他对曹丕的不满和怨恨,从而给他一个杀曹植的理由。曹丕以为曹植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是作不出诗,就是作出不合适的诗,无论如何都是他的死路一条。

曹丕的这个计策,既残忍又狡诈,既考验曹植的才思,又考验曹植的心性,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二、创作过程:曹植的才思和心性

曹植面对曹丕的陷害,心中自然是既愤怒又无奈,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处境,他不能不接受曹丕的挑战,也不能不完成曹丕的要求,否则就是自寻死路。

曹植虽然有着高超的诗才,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合格的诗,也是非常困难的。他必须要在短时间内想出一个合适的比喻,用以表达他的心情和意思,又不能直接涉及“兄弟”这个敏感的话题,还要注意诗的格律和音韵,以及诗的含蓄和深刻。

这样的要求,对于任何一个诗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曹植不负众望,他在极度悲愤中,凭借着他的才思敏捷和诗才超群,应声而成了一首诗,这就是《七步诗》。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比喻,就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个比喻既符合曹丕看见的两头牛打架的场景,又符合曹植和曹丕的兄弟关系。

豆和豆萁本是同根生,就像兄弟一样,但是豆萁却被用来煮豆,就像曹丕要杀曹植一样,这是多么的残忍和无情。

豆在釜中泣,就像曹植在危机中哭泣,这是多么的悲哀和无奈。这个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刻,它既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控诉和不满,又表达了曹植对自己的同情和悲情,还表达了曹植对兄弟之间的期望和呼吁。

这个比喻既符合曹丕的要求,又符合诗的规范,还符合曹植的心境,可以说是一语三得,一举三难。

这首诗的结尾,是相煎何太急?这是一个设问句,也是一个反问句,它既是曹植对曹丕的质问,又是曹植对自己的反思,还是曹植对天下的感叹。曹植问曹丕,为什么要这样相煎,为什么要这样急于杀我,难道你不怕天理良心,不怕民心朝野,不怕父母祖宗?

曹植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相煎,为什么要这样和你争夺,难道我不知道你的权势,不知道你的野心,不知道你的手段?曹植问天下,为什么要这样相煎,为什么要这样争斗,难道你们不知道天下大势,不知道天下苍生,不知道天下太平?

这个设问句,既是曹植的无奈和愤慨,又是曹植的自省和警醒,还是曹植的理想和抱负。同时既是对曹丕的挑战,又是对自己的鞭策,还是对天下的呼唤。

然而《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

三、《七步诗》真的救了他一命吗?

有个版本说,曹植的《七步诗》一出,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曹丕在内。曹丕没有想到,曹植竟然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出这样的一首诗,既符合他的要求,又超出他的预料,既表达了他的心情,又反映了他的才华,既抨击了他的行为,又打动了他的心灵。

曹丕不得不承认,曹植的诗才确实高于他,曹植的心性也不比他差。曹丕虽然还是嫉妒和恨曹植,但是他也不得不佩服和敬曹植,他也不敢再轻易地对曹植下手,他也不忍再让曹植难堪,他也不愿再让曹植死去。

曹丕的心中,有了一丝的惭愧和悔恨,有了一丝的同情和怜悯,有了一丝的兄弟和亲情。

曹植的《七步诗》不仅惊讶了曹丕,也感动了卞太后,卞太后看到曹植的诗,心中十分欣慰和高兴,她觉得曹植不愧是她的儿子,不愧是曹操的儿子,不愧是魏国的儿子。

她觉得曹植的诗才和心性都是非常出众的,他既有文采和才华,又有气节和品格,他既有理想和抱负,又有情感和思想,卞太后的心中,有了一份的安慰和慰藉,有了一份的希望和信心。

曹植的《七步诗》不只惊讶了曹丕,感动了卞太后,也流传了千古,这首诗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名篇,也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不仅展现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和诗才超群,也反映了曹植和曹丕之间的兄弟情仇,以及曹植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愤慨。

它不仅仅是一个设问句,也是曹植对曹丕的质问,这首诗不仅惊讶了曹丕,也感动了卞太后,流传了千古。

然而曹丕是否真的因为这首诗就放了曹植,这个已难以考证。

在那个胜者为王的年代,曹植如果真的用自己的方法保住了自己的命,是他的运气,也是他学识的体现,值得后世去学习。对此,您怎么看?

相关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挑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2